推薦簡章
更多>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作者:樊秀娣(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逆向考研”成為今年的一個“熱詞”,值得深思。所謂“逆向考研”,是指“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報考“雙非”高校(非“一流大學”、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研究生,也有人把“雙非”高校更寬泛地理解為非原“985高校”、非原“211高校”。總之,“逆向考研”是指學生從較高級別高校考到較低級別高校深造學習的一種現象。
“逆向考研”之所以會引發關注,隱含了對學生“向下”考研的不理解和惋惜之意。其實,這樣的想法沒有必要,有的學生本就沖著“雙非”高校某特色專業而去。同時,“逆向考研”現象也增加了學生多樣化選擇的可能性,這種選擇并非無奈之選,在一定的條件下,它可以成為成功之選,這對于學生個體的發展和中國高等教育多樣化格局的形成均有深遠影響。
挑戰了“學生只有‘向上’考研才是正道”的教育理念
“逆向考研”說法的出現,是基于人們認為高校之間存在級別差距的認識。在世俗觀念里,學生“向下”考研會被視為沒出息,甚至是“失敗”的行為。事實上,這種想法沒有道理。只看是否為“雙一流”建設高校而對一所高校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是不科學的,而對個體學歷身份的歧視更是一種應被滌清的陳舊觀念。客觀上,學生需要綜合考慮個人學術理想、興趣愛好、考研競爭力、學校所在地及家庭經濟條件等多種因素來選擇讀研學校及專業,對此簡單地以“向上”還是“向下”考研來做出優劣評價,頗不客觀。
同時,認為學生應該“向上”深造的觀念本就不符合個體發展規律。如果要求考入“高級別”高校的學生只能“向上”讀碩、讀博,且不說相應高校的碩、博名額容不下這么多人,單說學生能力也可能達不到要求。個體發展不能因本科入學高校級別而被“一錘定音”,只能“向上”、不能“向下”的發展理念將導致學生的自我實現受到束縛,有人會為此背上人生“失敗”的心理包袱。
帶來了“重視學生多樣化選擇”的教育理念
“逆向考研”現象凸顯,雖然人們對此看法不一,但它已顯示了部分學生考研、讀研的多樣化選擇。這種多樣化選擇的教育格局蘊含了更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先進教育理念,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當然,想讓學生選擇到適合自己需求的考研高校及學科專業,首先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高校及學科專業辦出水平和特色。當前,國家明確要求通過高校分類評價來促進高校科學定位、提升質量,完善高等教育結構體系,引導國人接受多元人才觀,我們迫切盼望政策落地實施、收到實效。
重視多樣化選擇,還需要學生進一步喚醒主體意識,看淡學校名氣、學歷身份等外在條件,嘗試多種學習體驗。其實,現代社會發達的信息技術,已為個體學習提供了相當便捷的條件,今天的學生,能夠聽到世界各頂級大學的絕大部分專業課程。所以,學生成才與否、發展怎樣,不完全與學校教育掛鉤,這也為學生更加自主地選擇求學路徑提供了可能。良好的教育格局,會為學生提供多元、雙向的流動機會,“逆向考研”就是其中一種。
對管理部門做好引導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逆向考研”現象體現了學生對未來學習深造的多樣化選擇,然而,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更多的是“為學歷而考研”。對此,教育管理部門一方面要加強高等教育均衡發展、保障考研公平競爭,同時,也要做好相關引導工作。
首先,要引導學生理性選擇。建議學生充分考量自己的讀研目的、專業興趣以及學習能力、意志品質等因素,并從報考學校的網站、相關同學處或者意向導師處等渠道了解報考學校及學科專業的具體情況、未來發展。引導學生抱著對自己負責并承擔后果的態度做出慎重決定。學生一旦明確自己想要什么,日后便不易被外部評價所左右,學習動力及克服困難的勇氣就會更強大,最終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其次,要引導學校苦練內功,以優質教育吸引學生。學校的水平和特色應該由學校的老師、學生共同成就。例如,“雙非”高校有不少導師本身學養出眾,對學生指導更是用心踏實。為此,“雙非”高校應做好對此類老師的宣傳推介,老師也要主動向有報考意愿的學生傳遞教育教學要求、人才培養目標、應有治學態度和教風學風情況,把真正有志于此的學生吸引進來,潛心深造,創出佳績。
最后,要引導社會公眾重視人才的實際才能,不能只看學校“標簽”和學歷身份。黨政機關、國家單位要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選拔和使用機制。只有個體擁有公平競爭機會,能夠憑借真才實學成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學生選擇考研目標才會更加理性。
總之,“逆向考研”的學生,也能自信滿滿地刻苦學習,迎接未來。學生多樣化的考研選擇,反作用于高校人才培養競爭,也是提高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一大契機。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06
25
廣袤田野,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們“以苦為樂”服務鄉村振興;產業一線,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的研究生們開展創新實訓;實驗室內,一批批研究生勇攀知識高峰……作為高等教育的最
03
07
兩會期間,有委員接受采訪時提出,目前職業教育普遍存在非興趣入學的狀況,年輕人對技術的追求缺乏熱情,不愿進工廠。一方面是一些年輕人不愿意進工廠,另一方面則是新技術
03
07
10年前畢業于某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李銘周,早在頂崗實習期間就被一家上市公司相中,錄用為裝備車間的一線操作員。10年間,憑借敬業肯干的務實作風、“上手很快”的專業優
03
07
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正處于快速迭代的關鍵階段,是難得的歷史機遇,但其對傳統的線性科技創新模式也提出了新挑戰。傳統的基礎研究評價機制更多關注研究本身的創新性、科學性和可行性,這樣的機制已難以滿足基礎研究支撐國家戰略和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需要尋求更加全面有效的評價方式。
03
07
近日,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文件明確提出“壯大鄉村人才隊伍”,進一步強調了人才培養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擘畫了路線圖。鄉村振興,關鍵
03
07
作者:劉建徽(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特約研究員)農業科技工作者是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