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簡章
更多>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同等學力申碩不是考試通過以后就能拿到學位證書的,考試通過以后,還需要參加學校組織的論文答辯,答辯通過以后,才能拿到學位證書。而,對于論文寫作,該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呢?
寫論文時,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便寫的時候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三思”后動筆
在準備寫作前,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將已經確定的論證假設,或提出的解決的方案,或準備普及的國外最新研究成果等內容,做到“三思”后動筆。因為,一旦確定了論證的寫作框架,再想轉變思路或改動內容都會較難突破。畢竟,動一個環節就得調整全局。所以,動筆前要“三思”是尤為重要的事情:
首先,確定自己所選的主攻方向是否得當、材料是否詳實、論點是否站得住腳等。此時可與老師或同學展開交流探討,查閱相關材料復核,對論文中的主攻方向認真審視一番。
其次,論文在評閱時,對行文表述方面的問題一般被看得較輕,而學術價值或社會價值在答辯時則被看得很重。因此,在動筆之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耗時在評委們的審定結論,而要事先對自己的論證有個客觀估價。
最后,一個問題的提出與其他領域的聯系考慮得越全面,論證結果就能挖掘得越深入,如同“頭腦風暴”給人以較多的新意。這對于總體設計論文的章節框架,是一種必要的前提思考。
二、確定研究要素
動手寫作前的第二項準備是要確定研究的要素,即論文中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基本框架、論證中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分布等。
一篇論文大致只論證一個或三個觀點,篇幅在兩萬字左右。論文中需要有核心概念,以及相輔的少量其他概念,互相交融形成一個微系統,它們是論證得以進行的基礎結構。但是這些概念是否科學、是否有明確的意義,對于論證的完成會造成很大影響。某些論文在答辯中遭遇詰問,其主要原因在于概念的內涵不清、不同的概念錯位重疊、各個概念間的相互關系銜接不當等情況,最終導致論文中出現多處邏輯矛盾詬病。
對于學術著作的概念引用,一般要求使用特有的新概念。鑒于同等學力申碩論文的作者大多是論文寫作的生手,建議大家使用本學科已有的概念,不要隨意生造概念。一篇論文若采用許多生造的概念,光解釋概念就需要相當的篇幅,哪里談得上論證問題呢?
再有,論文中準備操作的變量有多少、需要處理的因素復雜與否,這些是另一類研究要素。在職研究生初涉這樣較大規模的學術研究,一般不宜使論文中的變量太多,要處理的因素過于復雜會難以把握,但是太少了又會影響論文的學術水平。要注意使論文內容既充實又有質地。
此外,論文寫作還有一個研究要素需要提前想好,即論文字數冗長是否反映個人真實能力水平的提升。長短,并不是顯示論文水平的標志。對于一篇論文來說,框架可以設計到“節”,但不宜過細。因為在寫作當中,經常需要在論證邏輯方面、次序編排方面進行調整,一些具體論證的因果關系、類似網絡“超鏈接”性質的對于論證中出現的新詞匯、新概念的解釋等,都需要作者翻來覆去的改動。若事先設計得過細,會限制作者文章本意的思路。相反,“章”才是論文的基本骨架,可將各章整體的內容銜接有序,多設計幾種方案,以保證其他部分緊緊圍繞突出主要觀點展開論證。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02
24
本文提供了一份全面的同等學力申碩考試復習指南,包括考試科目、復習重點、時間規劃及備考技巧等方面,旨在幫助在職人員高效備考,順利通過考試,提升學歷并實現職業發展,有想報名該項目的可以行動起來啦 !
02
23
如今社會人才競爭愈發激烈,專科本科的競爭力日漸減弱,因此一部分學歷比較低的職場人員開始報讀在職研究生。同等學力申碩因其入學門檻低,學費低,考試簡單一直深受職場人員的歡迎,那么,參加同等學力申碩考試不合格可以重新考嗎?
02
23
不少上班族為了學習研究生課程,選擇利用業余時間攻讀同等學力申碩在職研究生課程,該方式可以實現免試入學,但不少人對其畢業難度感到疑惑,那么,同等學力申碩免試入學后畢業難嗎?
02
23
如今,社會競爭很激烈,人們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對于在職人員而言學歷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通過同等學力申碩在職考研,獲得了碩士學位,想繼續進修的人員又會有疑問:報考同等學力申碩后能讀博士嗎?下面進行具體介紹。
02
23
通過同等學力申碩方式報考在職研究生,在課程結束后需要申請碩士學位的人員,需要辦理同等學力申碩學位資格卡,該卡是學員報名和參加考試的重要憑證,丟失或者未攜帶都不能參加考試。下面介紹一下,同等學力申碩學位資格證有效期是多久?
02
23
攻讀碩士學位,是許多職場人士為了提升自己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對于在職人員而言,傳統的研究生考試可能因為學業與工作的沖突而顯得困難。
同等學力申碩熱門關注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