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簡章
更多>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對于很多人來說,名校的誘惑力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會出現很多人都在扎堆名校的現象,名校固然是好,但是在面對人數多,招生名額有限的情況下,那大家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要加倍,那么雙證在職研究生想報名校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對于大家扎堆名校來說,主要看重的無非是:
名校自身軟硬件條件都很優秀,師資隊伍、科研條件、就業前景等因素都吸引著大批學生報考。其次,加上社會對名校的優先認可等各種原因,使得如今許多大學生對選擇院校的時候都會有種很強烈的“名校情結”,報考名校甚至已成為一種“潛”趨勢。因此成為一種比較重要的流行的選擇趨勢。
1.高考歷史問題
參加雙證在職研究生的考試,就像是第二次高考,是一次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或許很多人都會這樣想,高考沒有發揮好,最后只能上個普通的二本或是專科院校,所以就想通過此次的機會,來實現自己的“名校夢”,同時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
2.就業現實問題
由于現在很多重點院校出來的學生越來越多,這才導致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時候次次受挫,因為這個社會太現實了,如果有985、211的學生來應聘,就不會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因此報考雙證在職研究生就成為了可以改變自己的方法。
3.盲目跟風心理
有些人會看到,自己身邊的人都在報考雙證在職研究生,感覺自己不報名的話就會格格不入,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了報名學習,但是卻根本沒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所以這樣沖動報名的話是沒有意思的。
4.名校頭銜價值更大
有些人也會覺得,身邊的人有很多名校畢業的,他們都受到了很好的待遇,所以自己不考名校就不罷休。
報考名校競爭到底有多激烈?
扎堆考名校的直接后果就是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少的可憐的錄取名額,千萬人爭的頭破血流,用“慘烈”來形容也不為過,導致有些沒有進入的人員就會失望而歸。
1.錄取分數線太高
好學校錄取分數線隨著報考人數的增加也相應的水漲船高。一些熱門院校的熱門專業更是高的離譜。所以使得一些名校的復試分數線比較高,對于一些本身考的還可以卻沒有達到名校分數線的人員來說痛心疾首,但是他們的分數線往往可以進入其他不錯的院校。
2.專業課要求更高
名校對專業課的要求更高。就拿經濟學來說,普通院校的指定參考書目可能只有2-3本,而名校的參考書普遍都有4-7本,在同等的復習時間里,要消化這么多書,還要考出高分,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3.保研/推免趨勢上升
各高校,尤其是名校近年的保研/推免比例逐漸加大,有些甚至占到了招生總額的一半。這對參加統考的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實際通過統考通道的招生人數減少,報考人數卻越來越多,報錄比嚴重失衡。”
非名校不上,到底是否值得?
1.壓力大
從理智和現實角度,不是很贊同大家死磕名校。能考上名校固然好,但是也要考慮自己的學習基礎。如果基礎不好,非要沖名校,在復習中一次次的挫折,尤其到備考后期,精神壓力過大,很容易導致心態失衡。
2.同樣面臨壓力
很多學生只看到名校的光環,忽略了很多問題。比如名校也有弱勢學科,師資力量和學科建設相對薄弱,實力甚至不如某些普通院校。而且名校畢業證并非就業的通行證。企業選擇人才更加重視應聘者的綜合素質,而不只關注畢業院校。所以,名校畢業生就業同樣面臨著壓力。
因此在面臨這樣的問題時,大家就要理性的對待問題,不要因為一時的沖動而改變了自己的軌跡,大家一定要認清自己,找好自己的位置,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院校。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02
24
針對不同行業背景,推薦了適合的雙證在職研究生專業,如金融行業選MBA,IT/互聯網行業選軟件工程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行業選教育學或心理學等,并強調了選擇專業要結合個人背景、規劃和興趣,以實現職業突破,提供聯系老師獲取免費幫助的建議。
02
23
2025年雙證在職研究生聯考是由國家安排的,其考試時分管理類專業和非管理類專業,兩者考試內容有所不同,并且時間安排也存在差異。本文將深入介紹這一聯考的各個方面,包括考試科目、時間安排以及對考生的影響。
02
23
容易的雙證在職研究生怎么考?應該是免聯考入學,畢業可以獲得學歷證書+學位證書的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目前,符合這兩種條件的方式有中外合作辦學碩士(無需出國)、國際獨立辦學碩士(需要出國)兩種類型。
02
23
全面匯總!雙證在職研究生院校招生簡章:招生院校有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等,學制一般2-3年,學費高低不等,熱門招生專業有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法律、金融、電子與信息等。
02
20
讀工學雙證在職研究生被騙,這是一個涉及教育詐騙的嚴重問題。首先通過查詢學校官網和咨詢學校招生部門等確認被騙事實;其次收集例如報名材料,溝通記錄和假證書等證據;再者采取報警或投訴程序;最后可以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維權,另外如何預防被騙和院校推薦等也是在職人員報考時需要了解的內容。
02
19
報考一年制雙證在職研究生是有用的,主要體現在雙重提升學歷與學位,拓寬職業發展空間,提升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和享受政策優惠以及拓展人脈資源等方面,另外在職人員報考時務必要對備考時間和院校推薦等內容提前進行了解,避免出現其他狀況。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