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簡章
更多>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職場中,同事溝通是永恒的話題,如何提高同事間的溝通效率,是不同階段的職場人面臨的共同課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如何提高同事間的溝通效率,歡迎借鑒參考。
一、同事溝通到底是什么,為什么重要
職場場景里的同事溝通,是為完成團隊考核和公司目標而進行的信息交流,具體表現為對工作任務完成標準、完成時間、責任人以及資源配置需求的細節討論。溝通場景可分為正式和非正式溝通,口頭和書面溝通,一對一溝通和一對多溝通。
由此不難看出,同事間的溝通以完成公司目標和工作任務為核心,是促成同事合作的必要環節,是保障公司運營的堅實基礎。
二、同事溝通的效率高低和影響
溝通是為了合作完成工作任務,高效溝通加快合作進程,提高團隊效能,降低公司運營成本,反之,低效溝通則會適得其反。
同事作為團隊和公司中最常規的人際關系,是建構在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基礎之上的,因此同事間的溝通對公司運營效率的影響最直接。如果溝通雙方都是頭腦清晰、態度端正的明白人,工作溝通起來會相對容易,開展過程也會相對順利,成果一般差不到哪去,這樣的溝通是高效的。如果溝通任何一方存在障礙,則會導致工作任務的開展耗時長、反復多、效果差,這樣的溝通則為低效。
我們都追求高效率的同事溝通,一是更快完成工作任務,減少不必要的加班,二是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得到認可獲取成就感。因此討論提高同事溝通效率的方法很有必要。
三、提高同事溝通效率的具體方法
1.學會辨清溝通對象的畫風,包括年齡、性別、履歷、性格等方面。溝通新人同事,語言力求簡單平實,講清楚具體要求對方做什么,過于復雜的背景和中間環節不必贅述。溝通老人同事,態度要平等尊重,以商量的口吻、尋求合作的語氣講清溝通事項,千萬不要高高在上、頤指氣使,老人往往最厭惡這種同事。溝通頭腦靈光、性格外向愛表現的同事,語速可以適當加快,對于性格內向慢性子的同事,不要機關槍一樣表述,要一字一句放緩語速。
確定好溝通對象是誰,選好恰當的溝通模式,再展開溝通行動,這樣效率會更高。
2.學會區分溝通內容的特點,是僅僅傳遞信息無需反饋,還是爭取同事的資源尋求合作,不同內容的事項,溝通起來可以采用不同策略。
信息傳遞類事項,比如會議通知、業務要求等,告知同事時先點明事項主題,試著詢問你需要拿筆記錄嗎,再將關鍵的核心的信息告訴他,最后可以情感溝通補充一些不太重要的內容。
尋求合作類事項,比如請同事幫忙解決自己遇到的工作疑問,可能是開拓思路出主意,也可能是傳遞資料共享文件。這里的核心一點是,誠懇表達求助態度,給予對方相應價值,大家都挺忙的,幫助你就占用他的時間精力,對他也有價值他才愿意幫助你。比如,可以這樣說,上次你做的某某項目效果特別好,你的想法真有創意,可不可以幫我出出主意參謀參謀呢?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某個環節的流程優化一下,對你那部分工作開展也有幫助,咱們可以一起推進一下。
3.學會選好溝通時間和地點,包括如何選擇時間段,選擇什么場景溝通不同內容。比如,剛上班時刻大家都剛剛進入工作狀態,不宜溝通過于復雜的難題事項,快下班時刻也不宜溝通耗時長、一句兩句說不清楚的問題,大家都不想平白無故加班,盡量簡短說。對于復雜和難題可以選在核心時段提出,比如上下午開始工作一小時后,大家都進入狀態了,精力集中度高、工作熱情最飽滿。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02
23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許多的職員都紛紛選擇在職研究生來不斷的提升自己,山東是全國在職研重點招生地區,那么,山東法學在職研究生一般什么時候報名?
02
23
新時代的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國家也給予了眾多的在職學習機會。其中有些人認為北京地區名校眾多,學習效果更佳,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北京在職研究生有哪些專業還招生?
02
23
隨著在職研究生的發展,報考在職研究生的人員是越來越多。在眾多報考專業中,法學專業的報考人數名列前茅,但也有很多人有疑問,法學在職研究生到底有沒有學歷?
02
23
在很多想進修在職研究生的人心中,心理學專業無疑是最為理想的專業之一,該專業在社會和企業中都很受歡迎,報考的人員有很多,那么,考心理學在職研究生有用嗎?
02
23
隨著越來越多的在職人員通過在職研究生來提升了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后,許多人也開始關注在職研究生。但報考是需要花費一筆錢的,那么,怎樣考四川在職研究生最省錢?
02
23
對于當前奮斗在職場中的每一位員工來說,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大家在進步的過程中也漸漸感到了無形的壓力,為了緩解這種壓力,很多人在咨詢在職研究生報考專業的問題,那么,在職研究生有沒有醫學專業?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