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簡章
更多>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是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競爭力的關鍵標志,是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的主渠道。當前,在我國研究生教育體系中,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是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學術學位研究生突出學術基礎性,專業學位研究生突出應用實踐性,二者同等重要、各有側重。
2023年年底,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提出進一步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
新形勢下,如何發揮“雙一流”建設高校的科教優勢,架設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立交橋”、打造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樣板間”,扎實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是研究生教育必須完成的時代課題。
以科教融合為抓手
夯實育人基礎
作為研究生教育的先行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年來以重點領域分類發展改革為突破口,努力推動形成了學術創新型人才和實踐創新型人才分類培養的格局,在研究生培養特別是創新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上進行了具有學校特色的生動實踐。
建校之初,學校就確立了“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促進教育與科研相結合、科學與技術相結合,科教融合成為學校的特色和優勢。近年來,學校進一步發揮科教融合優勢,以“四個面向”為引領,著力推動創新型專業學位研究生跨建制協同育人,跑出人才培養“加速度”。學校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等科教融合單位載體優勢,以大平臺、大項目和大團隊為紐帶,以科技創新引領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此外,學校還完善了專業學位人才選拔機制,對科教融合單位的研究生教育實現專業學位“招生名額重點傾斜、教學改革一體推進、貫通課程全面開放、導師隊伍高質量建設”,為“大院大所”有組織科研提供人才支撐。如學校學生在“悟空號”“奮斗者號”“天問一號”“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5年以來,學校與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科研院所、協同創新中心等單位聯合招生,其中2022年和2023年共招收944名學生。
以卓越工程師培養為目標
明確主攻方向
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兩類學位教育路徑清晰,在實施中各有側重。作為我國最早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高校之一,學校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以培養卓越工程師為目標,組建校級卓越工程師學院,持續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把握政策機遇,按下人才培養“快進鍵”。學校將人才培養與用人單位需求緊密對接,與20余家國家實驗室、重點科研機構、中央企業、行業領軍企業等開展專業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
學校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優化培養方案,實現“明確培養目標、統一課程體系、強化思政課程、注重專業實踐”四大目標;面向全校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組織舉辦學術論壇,邀請行業知名專家學者到學校進行專題學術報告;制定實施“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管理規定”和“實踐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建設專業實踐信息系統,將專業實踐總結報告作為學位申請佐證材料,提升學生解決行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校專設3個工程類專業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和1個管理人文類專業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學位論文成果側重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標準等實際應用成果;成立電子信息類、機械類、材料與化工類、資源與環境類、能源動力類、生物與醫藥類、管理人文類等8個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工作組,針對不同類別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開展咨詢、指導、評議和研究工作,形成專業學位發展的“金鑰匙”。
近年來,學校在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能源動力、資源與環境、生物與醫藥等領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已成為政府部門、高校、研究所、重要企業的中堅力量。今年1月,學校校友史聰靈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
以產教融合為支撐
提升培養質量
學校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上,強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在“人有我優”上下實功,通過引企入教把課堂沉浸到企業現場,將實踐教學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讓學生深度融入一線,重點培養學生在設計研發、解決復雜技術難題方面的創新實踐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目前,學校共遴選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單位485家,其中超過62%為國有和民營企業;推動行業領軍企業、前沿研發機構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與中石油、中廣核、國家電網、中國稀土、中電科等頭部企業開展急需領域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
學校努力建設高水平“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校內導師選聘以政治素質、師德師風、育人能力、培養條件為基本標準,側重選聘具有主持重大科研項目經驗和與產業界有較強互通能力的教師;實踐導師則從政治素質過硬、職業道德良好、實踐經驗豐富、位于行業前沿的高級技術人員中嚴格遴選。目前,學校已選聘教師2290人,其中國家級人才234人。
學校瞄準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在定位、標準、招生、培養等環節的差異化要求,“讓學術更學術,讓專業更專業”。學校以創新創業學院為平臺,依托創客中心和雙創實踐基地,重點面向專業學位研究生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講堂、創新創業賽事輔導等主題活動,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自2021年起,工程科學學院、先進技術研究院、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等單位和創新創業學院合作,共同開辦“先進智造”“新先產研”等科創試點班,招收具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著力培養“基礎實、意識新、素質高、能力強”的科技創新創業人才。
除此之外,學校在“人無我有”上布局,充分發揮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區域產業創新平臺優勢,以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為核心,以企業攻關項目為課題來源,打造集人才培養、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為一體的協同創新平臺。校企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學校累計建設聯合實驗室、工程應用中心等創新平臺117家。2018—2023年,學校連續6年入選安徽省發明專利百強排行榜,促進“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三鏈融合;與蔚來汽車、長鑫存儲、新華三、平安科技等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訂單式培養”,通過讓學生“下沉”提升創新實踐能力,首批2020級227名畢業生就業簽約率達99%,其中有43名學生選擇與實踐基地簽約。
新時代新征程,學校將繼續潛心立德樹人、執著攻關創新,以良好開局激發信心力量,將潛在機遇轉化為發展勢能,努力推進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全力探索創新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發展路徑,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貢獻力量。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
作者:楊金龍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02
01
中國政法大學MBA申請條件 考生必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備良好的品德,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學科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于國家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12
28
山東大學2025年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MBA方向)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領導才能的優秀管理人才,為推動中國企業的發展和繁榮做出重要貢獻。該項目自1999年成立以來,始終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
07
12
江蘇科技大學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復試錄取知情同意書,非全日制研究生指在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一般應適當延長基本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07
09
工程管理碩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簡稱MEM),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美國斯蒂文斯理工學院,80年代后在發達國家的百余所高校普及。
06
26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根據《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加快推進新時代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06
25
湖北中醫藥大學2023級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選課通知,為順利開展研究生階段的課程教學,請于8月29日上午10:00-8月30日晚上22:00在“研究生教學管理系統(學生入口)”初步完成網上選課工作。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