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簡章
更多>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北京新聞資訊欄目為您分享:讓農民工有意愿、有能力進城落戶,是中國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一項重點工作。 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 人地錢 掛鉤政策,讓有意愿的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這段話寫進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下文就為各位帶來放寬農民工進城落戶,不會出現 擠破頭 現象的相關內容。
以前是,農民工 不敢想 進城落戶,現在是多地向農民工敞開懷抱。過去一年,多省官宣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例如江蘇省(南京、蘇州市區除外)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確保外地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標準統一。浙江(杭州市區除外)也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落實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落戶及配偶等直系親屬隨遷政策。
這意味著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越來越多城市會向農民工放寬落戶條件,農民工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就能夠落戶。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表示。
張翼是中國社會學會會長、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他長期關注中國社會結構變遷、中國社會階層流動、就業與制度變遷等問題的研究。
張翼認為,多省試行 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成為戶籍改革的一大亮點, 現代化就是要淡化戶籍在資源分配當中的作用,而體現戶籍作為人口信息登記的功能,這應該是未來戶籍
「 把進城落戶的權益交給農民工自己選擇 」
澎湃新聞: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讓有意愿的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 寫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什么?
張翼:這意味著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城市會向農民工放寬落戶條件,農民工通過申請包括積分落戶等,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就能夠落戶。政府工作報告一經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準,就具有法律效力。所以,2024年戶籍制度改革將進一步深化。中國人口形勢的變化與建立統一的大市場的需要,也迫使城市必須盡快放開放寬落戶政策,暢通勞動力流動的渠道,使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
澎湃新聞:政府工作報告還有一句 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有何深意?
張翼:這需要跟農民工進城落戶兩個問題放在一起來理解?紤]到現實的因素,有些農民工想要保留自己的村民權,保留自己的承包地的承包權,保留自己在農村集體經濟中的分配權,以及農村宅基地的享有權。還有些農民工屬于 流動 農民工,愿意進城務工經商,但不一定非要成為 城里人 ,但卻對未來回村養老有所期許。
因此,李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充分保障農民工的選擇權,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尊重農民的意愿,把進城落戶的權益交給農民工自己選擇,但對不愿意落戶的農民工,則以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保障其在就業地的各項權益。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農民工工作的新部署,也是新表述。這種表述不同于以往的地方,是擴展了農民工的權益,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意義。
澎湃新聞:當前農民工進城落戶還有哪些 隱形門檻 ?
張翼:從落戶的門檻來說,主要在于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能不能完全滿足農民工的需要。在中小城市,原來靠戶籍制度建立起來的整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已經降低門檻,甚至完全取消了門檻。但對于大城市,尤其是主要一線城市,在落戶上還有很多條條框框,因為這些特大城市或超大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還難以均等化,即使對這些城市的戶籍人口來說,其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任務還沒有實現,所以,這類城市要繼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并保證在2035年達到黨的二十大報告設定的目標,使所有常住人口 主要是農民工能夠分享到均等化的服務。
現在的主要難點,是教育資源客觀上存在優質資源與非優質資源的區別,存在名校與其他學校的不平等,存在高等教育招生數量與招生比的分配的不均衡性。當然,很多流入人口大省,還存在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壓力。因此,東部沿海地方的那幾個流入人口較多的省份,要實實在在貫徹落實好政府工作報告,一方面進一步消除落戶門檻,另外一方面保障農民工享受就業地的基本公共服務,這才能真正建成全國統一的大市場。
「推行以常住人口登記戶口是未來的改革方向」
澎湃新聞:您認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具體應該怎么做?
張翼:在傳統社會,或者在定居化社會,以戶籍分配基本資源或基本公共服務,是能夠為社會所接受的制度。但在現代社會,如果繼續以戶籍分配基本公共服務,或者配置基本公共服務的資金,就難以推進整個社會的現代化水平。所以,戶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以常住人口確定一個行政區劃的基本公共服務的配置數量與質量。如果戶籍仍然具有配置基本公共服務的功能,城市政府就易于在GDP總量中包括農民工的勞動,但在基本公共服務中偏好設置門檻。有一些城市還堂而皇之地出臺了所謂的 購房入戶 政策,這并不符合中央的相關精神。
在城鎮化過程中,當前農民工更多將自己的孩子帶入城市接受教育 因為村小已經基本沒有了 他們不得不把孩子帶到城市接受教育,但沒有能力將年老的父母接到城里養老,他們的收入還無法支撐父母親進城養老的開支壓力。這就是說,即便全部放開落戶限制,做到零門檻落戶,除那些有強烈的 教育移民 想法的人外,農民工當前的收入水平、以及超大城市高企的房價,都不可能產生 擠破頭 的現象。
目前中小城市已經全部放開了,也已經 零門檻 ,而且還給落戶的人各種激勵,那些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也沒有發生 擠破頭 落戶的現象。但如果要將農民工的戶口落在城市邊緣地區,即使農民工達到了積分線,農民工也不愿意落戶。在東部的一些城市,就經常完不成落戶指標。
所以,未來應該推行以常住人口登記戶口,使戶籍回歸到人口信息登記功能,而重點把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作為推進城鎮化的主要抓手。農民工在哪里就業,就理所當然在哪里辦理社保,就理所當然應該享受那個地方的基本公共服務,使就業和基本公共服務的享有一體化。
澎湃新聞: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有哪些顧慮,怎么消除他們的顧慮?
張翼:對于農民工來說,進城落戶最重要的考慮是基本公共服務,另外還有經濟因素。2024年,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780元,有所增長,但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房價和房租。要想在一座城市長期生活下去,起碼得租得起房子,能夠維持基本的家庭生活。農民工收入的高低決定著其流動方向,也決定著其是否要在一個地方常住下來。這是市場的約束,也是農民工進城落戶最大的約束。
澎湃新聞:政府工作報告強調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農民工的收入水平會不會成為限制他們向城市轉移的較大因素?
張翼:收入永遠是現代化過程中一個人能否由農民工轉變為市民的重要決定因素。在白領和藍領的工作崗位之間,人們當然會更愿意選擇白領工作崗位。在小農種地與進城務工之間,農民當然選擇進城務工。
但我國新生的勞動力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每年新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達到1200萬人左右,而且處于不斷上升的態勢。高學歷化是中國教育擴招產生的必然結果。這就使新增農民工的數量越來越少。在農民工這個群體里,50歲以上的農民工所占比重已經達到30%左右。未來農民工的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增速會從現在低速增長到零增長,再到負增長。
勞動力結構發生的這種確定性變化趨勢,農民工在數量上減少,同時其人力資本也將提升,而且勞動調節的改善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會提升農民工的收入水平。在農民工增速的變化,人工智能從弱智能時代向強人工智能時代的轉變,我國市場的消費能力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中,農民工的收入肯定會趨于增加。
澎湃新聞:您是否會建議提高藍領工人的收入,以此吸引更多人從事藍領工作,來促進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衡?
張翼:政府工作報告再次重申,要保障勞動者收入的增長與國民經濟的增速同步。當然勞動者報酬的增速稍微快一點更好。但勞動者收入的增長要有企業盈利能力做保障。有企業才有就業,保市場主體才能保就業。這是基本邏輯。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因此,勞動者收入的提高,還需要在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的改革中加以實現。
在一次分配中,主要要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藍領工人生產的商品、提供的服務的定價要依據勞動生產率和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才能實現。伴隨勞動條件的改善,受教育水平提高,人力資本也在發生結構性變化。農民工從原來以初中畢業生為主,逐漸轉變到以高中畢業生為主,受過職業高中教育跟培訓的人更多。他們生產的商品、提供的服務價格也會上升。消費者的消費能力的提升,能夠在生產、流通與消費之間形成良好循環。
所以我一直強調要保市場主體,保就業,通過高質量就業崗位的創造提升勞動者的收入,有收入就有消費。報復性收入的增長是報復性消費的前提。消費增長的結果就會形成勞動者收入的穩增長,穩收入就會形成穩消費的良性循環。
「 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是保障」
澎湃新聞:未來中國的城鎮化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
張翼:按照目標,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24年,我國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6.2%,預計到2035年這一數字會達到78%到80%左右。2035年以后,我們會從快速城鎮化階段進入慢速城鎮化階段。美麗鄉村建設縮小了城鄉差距。如果城鄉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實現了均等化,尤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更完善了,農業勞動力占勞動力總量的比例會下降,但農村居民卻會穩定在一定水平。尤其是那些 非農民的農村居民 會增長。
澎湃新聞: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對于中國的發展有什么意義?
張翼:從全世界范圍來看,現代化國家都是城鎮化水平相對較高的國家,這是一個指標。所以,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其中一個努力的方向是促進農民工的市民化。提升全國人口的城鎮化水平,才能把大量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成本降下來,把服務保障水平提上去。
千百年來,中國都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經過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的努力,我國實現了從農村社會向城鎮社會的轉變。如果說工業化讓我們基本建成了國家的城市網和都市群的話,那么,后工業化的過程,將從本質上提升城市的發展質量。中國現代化建設拉開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序幕。農民工的市民化,能夠淡化原來把人口區別為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的制度配置,能夠讓農民工共享發展成果。
其中有兩條思路,一條是把農民工的戶籍轉成市民。另外一條是干脆取消附著在戶籍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務配置功能,而以常住人口配置基本公共服務。我覺得,只要勞動者在這個地方交稅,就有資格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樣的市民待遇、享受一樣的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權。
我要提醒的是,除了農民工市民化之外,城市人口也會在市場化中處于流動狀態,城市內部人戶分離的比重可能也會越來越大。所以我認為,現代化就是要淡化戶籍在資源分配當中的作用,而把戶籍作為人口信息登記功能的作用體現出來,這是改革的一個方向。
上述內容僅供參考,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資訊可以咨詢在職碩士研究生網獲取更多信息。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02
16
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些地區的“搶人”政策,看完你會知道,研究生依然是“香餑餑”,至少在未來幾年內都不會變。 北京 2025年《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明確規
02
14
北京積分落戶的政策規定必須取得學歷學位后才可以加分,而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后可獲得碩士學位和學歷證書,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積分落戶可以加26分。具體如下! ”
02
13
目前,很多工作者想利用積分落戶政策來落戶北京,其中通過報考在職研究生是一個不錯的途徑,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閑暇時間在職考研,那么,中外合作辦學碩士研究生積分落戶究竟算不算分呢?
02
13
在職研究生積分落戶能否加分,取決于學員選擇的報考方式,其中同等學力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不符合積分落戶政策,因此不能加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可獲得碩士學歷和學位證
02
13
自從北京開始實施積分落戶后,很多人為了能在北京順利落戶,而選擇報考在職研究生,那么,在職研究生積分落戶加多少分呢?
02
13
在北京地區,為了引進人才落戶,出臺了積分落戶的相關政策,其中有關于教育背景這一項可以為落戶加分,那么,北京在職研究生可以辦理積分落戶嗎?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