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簡章
更多>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學習是一件講究方法、講究策略的事,因此對于準備在職研究生的職場人來講,需要進行有策略地復習、提高復習效率。
這樣對于職場人來講,一方面盡量擠時間,另一方面提高學習效率,不繞彎路節省時間。
那么,如何把握在職研究生的時間信息差呢?
一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在職研究生考試時間
準備在職研究生,首先一定要了解在職研究生的考試時間:
1、同等學力申碩:同等學力申碩難度較低,專科學歷以上均可報名。因為研修班的報名時間沒有限制,進修人員全年均可報名;申碩報名的時間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具體時間以學信網通知為準。
2、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考試入學的,標準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樣,都要經過初試和復試才可以入學。網上預報名的時間在9月,正式報名時間在10月,12月參加全國統一招生考試。各地區網上確認的時間不同,申請者一定要及時關注學校信息。
3、中外合辦和研修班:院校自主招生,報名時間沒有限制,一般全年均可報名,具體以院校實際通知為準。
?在職研究生復習策略
對于職場人來講,復習時間寶貴,因此需要抓緊每分每秒、提高復習效率,總體來講,利用碎片時間復習政治英語、大塊時間復習較難的理科知識。
比如數學這樣計算比較多的內容,就可以選下班后一整段完整的時間進行學習。背單詞、看政治,專業課的名詞解釋背誦這樣的內容,就可以放在通勤路上、午休時間,很多同學甚至出差的車上都在刷題,周末也會推掉不少朋友聚會在家復習。但需要注意的是,碎片化學習不要流于形式,要保證學習的高質量。碎片化學習只可作為補充,大家不可舍本逐末,放棄系統化學習。
其次,一定要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了上岸,很多人都是每天早起一小時,晚睡一小時,擠出更多的時間復習。晚上下班為了避開擁堵的晚高峰也會在單位學習一小時再回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物鐘確定自己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段,有些人早上起來精氣神,有些夜貓子半夜學起來才亢奮,合理安排適合自己的節奏。
最后,一定要卸載過多的娛樂軟件:手機軟件已經成為我們休閑的主要方式。有人戲稱“某音5分鐘,人間兩小時”,短視頻、游戲這些不必要的娛樂軟件是卸掉,減少干擾,能省下不少時間,也能讓自己更專注。
?科學安排學習階段
復習階段備考通常分為基礎——強化——沖刺三大階段。
1. 基礎階段:在復習前期,申請者需要認真聽系統課的每一個知識點,吃透弄懂,把不會的內容做好標記。合理利用備考群等資源,積極向大家虛心請教。基礎階段不用把做題的對錯看得太重,復習反思在這個階段及其重要。
2. 強化階段:在這個階段需要經常刷題,進行復習鞏固。開始集中訓練自己的解題能力,通過對各類題型的強化學習,以題代練,培養題感
3. 沖刺階段:在這一階段,以練習真題為主,近10年真題最少三刷,培養自己的解題能力及考場的應變能力,方便查漏補缺。這個階段,做題正確率和做題速度一樣重要,就拿管理類聯考管綜來說,不少人反饋考場上時間不夠用,題做不完,因此這個階段做題速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察項。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里。
如有疑問,記得及時在線聯系小彭老師給你解答哦~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02
23
隨著在職教育的發展,在職研究生教育也已經過了這么多年,同時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其中很多人選擇了英語語言文學這個專業,希望以此來提升自己。那么,英語語言文學在職研究生考試好考嗎?
02
23
當前,很多的在職人員為了站穩腳跟,提升自己職場地位,都打算一邊工作一邊讀研,從而獲得領導青睞。而在職研究生就是一個很好的進修方式,近期,有很多人咨詢,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考試有數學嗎?
02
23
財務管理在職研究生的報考方式是同等學力,該方式是大眾所熟悉的進修方式,也是碩士學位證書的主流方式,屬于學位教育,其參加的為考試主要是結業考試和申碩考試,那么,財務管理在職研究生考試通過率高嗎?
02
23
管理學類在職研究生考哪些科目?管理類在職研究生入學需要參加初試和復試兩輪考試,其中初試參加全國統一組織的研究生入學考試,考試科目為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簡稱管綜,含數學、邏輯、寫作三科)和英語二;復試由高校自行組織,主要以面試的形式進行,內容為政治、英語、管理綜合素質等等。
02
22
在職研究生教育在國內開展多年,已經取得了很高的知名度,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員青睞于報考醫學專業,該專業每年報名的人數都在激增。那么,醫學在職研究生考試什么時候進行?
02
22
近年來,教育已經成為社會關注重要的一部分,同時各種在職教育項目層出不窮,其中在職研究生教育受到很多社會人士的青睞,下面一起來了解下,錦州醫科大學在職研究生考試時間。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